第十五章 棋高一着(1/1)

“噗通~噗通~”一整筏一整筏的石料,被苦哈哈的薛延陀和铁勒各部的牧民们倒入雁门城南的桑干河河水之中。阿史那咄苾冷眼看着这些外围部落的力夫干着苦差,而他嫡系的东突厥兵马则是沿着河道两侧架设拒马、慢慢扎营,心中也是略微余有几分忐忑。

杨义臣不会真是打算给城里的杨广先送去一批粮草吧?如果真是那样,可就一定要想办法拦下来。

要知道,突厥大军如今还有信心打赢这场决战,唯一的指望就是围着雁门郡城,逼着汉人军队为了救驾而到突厥人选定的战场上决战。而这个逼敌放弃主场优势、任由突厥大军选择决战时间、地点的本钱所在,便是因为突厥大军围住雁门城之后,城里的杨广随时有可能断粮。

如果让杨广的粮草续上了,能够再撑俩月的话,那么汉人的援军就不着急了,可以好整以暇地继续等待各路大军集结,可以好整以暇地等着冬季枯草期突厥骑兵因为无法就地放牧而带来的种种削弱和制约——相比而言,在寒冬季节,汉人的后勤保障体系还是比突厥人有一定的优势的,汉人的骑兵就算地上没有长足够的草给战马吃,他们也会用粮草车运来随军的草料,而突厥人是万全没这个习惯的,尤其是秋天草长马肥的季节就出兵了,他们万全没有随军携带太多草料,就算如今要补救的话,那么至少会让打草的辅兵规模扩大到两三倍才够用,而可以用于战兵的人数自然会因此而遭到削弱。

所以,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突厥人在阿史那咄苾的分工监督之下干了大半天,算算时间,如今距离阿史那咄苾和杨义臣在安阳县境内的那场骑兵前哨战。也已经是第四天了,按照隋军的行军速度,纵然是相对迟缓的步兵和船只。也差不多随时有可能出现了。

果不其然,到了入夜时分。突厥斥候前来回报,说是已经合兵一处缓缓而进的杨义臣部,距离他们的大营只有不到三十里了,杨义臣的大军本身绵延四十里,分为前中后军三部,夹河缓缓而进,总人数,约莫在十二三万人的样子——这些天来。除了第一天那场最惨烈的骑兵前哨战之外,杨义臣也是和突厥人交手了数番的,双方着实折损了一些人马,所以如今杨义臣的可战之兵比出征时少了小两万人,也是正常情况。

“全军集结,准备迎击!”随着阿史那咄苾的下令,还没有完成营垒的突厥骑军纷纷动了起来,向南面逐步展开兵力,准备迎击即将到来的截击战。

突厥人没有等太久,等到天色全黑的时候。杨义臣的部队便出现在了视野的尽头,夹河而进,居然成长蛇之阵。竟是不怕突厥人拦腰截击。不过再仔细观察隋军阵势,依然是骑军在前,步军在后,而且步军结阵而行的时候是摆出了却月之阵行动,纵深度要鼓出不少,便知道杨义臣也是用兵老辣之辈,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

阿史那咄苾仔细观察了敌情,没有发现隋军有明显的破绽可以利用之后,也就懒得再去分析了。既然双方都是不会犯低级错误的,那就直接比拼实力呗。突厥骑兵在层层指挥之下。以一种较高的自由度铺开扑了上去,今日这一战的战场可是和四天前安阳县境内的战场大不一样了。除了沿河的这一段战场突厥人有可能依然施展不开,别处则尽是突厥发挥铁骑机动性的良好舞台。

说到这儿,不得不解释一下两次交战战场的差异。因为安阳县境内那段桑干河河道是从后世河北-山西交界的张家口出关后不久,所以河道南面还背靠着阴山,是夹谷河,而当时隋军沿着河南岸进兵,突厥人要渡河进攻,而河南的河谷平原宽度又比较狭窄,施展不开,所以逼得机动性优异的突厥人放弃了机动性优势,不得不和隋军打了一场失败的阵地战。

而桑干河在雁门郡南面六七十里处分出支流后,通往雁门郡城的这道支流则是南北走向的、最南面才汇入桑干河干流,所以今日的交战战场已经远离了阴山余脉,是在一片左右两翼都是至少数十里乃至百里阔朗草原的所在。在这样的战场,突厥人的骑射骚扰和机动疲敌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纵然四天前那一战阿史那咄苾吃了大亏,今天却依然很有信心,愿意和杨义臣一战,实在是因为战场局面有了重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看起来都是有利于突厥人的。

……

熟悉的箭雨开始飞射,一批批突厥人惯用的骨簇混杂着铁镝箭矢朝着河岸边的隋军骑队激射而去,隋人也不甘示弱,秦琼本部的重骑兵在马上象征性的回射了一番,然而使用了局部板甲的重骑显然射箭动作很是走样,瞄准时臂力的耐力也相较于轻骑兵多有下降,双方隔着百余步对射一点好处都讨不到。

所幸的是,秦琼本部的骑军人马都身着重甲,就算被突厥人远远的攒射,也是丝毫没有问题,突厥人简陋的箭矢,隔了一百多步的距离,根本没有任何穿透的可能性,偶尔有个别骑兵因为战马的防护不如人那么全面,被射伤了马匹摔下马来,也还有机会慢慢爬起来,而不至于和阿金库尔战役里头的法国骑兵那样陷入泥淖挣扎不起——因为自从接敌之后,隋军骑兵就已经放慢了速度,重甲骑兵从马上摔下来的时候,只要马匹不是在全速冲刺的情况下,而且落地后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其实伤害都是不大的,突厥人显然也没胆子在隋军重骑阵势还算严整的时候就冲锋上来收割落马的残兵,那样只会让突厥人磕掉满口大牙。

不过,隋军也不是人人都这般好受,因为杨义臣放在最突前位置的作战部队虽然都是秦琼的铁甲重骑,可是为了拖船,还是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兵做纤夫的。这些纤夫可没有重甲护身,其实就算秦琼能够拿得出铁甲,那些纤夫要是穿上铁甲也就拉不动船只了。根本于事无补。

在交战之前,原本做纤夫的辅兵都是贴着河岸靠内侧走的。而铁骑兵在外头护住两翼。然而这种阵势显然只能防备突厥人的近身冲杀,防不住骑射骚扰,突厥人就是憋着不往上冲的情况下,一批批隋军的辅兵纤夫被射杀,剩下的眼见局面不对,或有抛下纤绳往下游奔逃逃命,或者跳水逃入河中,打算逃进船里靠船舱遮蔽防护。

隋军的船队便这样慢了下来。一些船只甚至被水流冲得倒退,相撞在了一起,桑干河河面上一阵混乱,最后许多船只纷纷当机立断,抛下了碇石稳住。

所谓的碇石,其实就是古代船只所用的锚,在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发明铁锚之前,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航海的时候都是用绳索捆着一块大石头抛到河里或者海里稳住船身的。下了碇石,就意味着短时间内船只不可能重新启动了,而且古代中国的船只普遍没有绞盘机械。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把碇石重新捞起来,所以根本没有船锚回收的概念。船只下碇后要想重新启动时,一般做法都是直接砍断绑碇石的麻绳。然后就把碇石抛弃在河里了——反正这玩意儿也就是一块大石头,不值钱,不比后世铁打的船锚有回收价值,用一次扔一块,到了码头再搬一块大石头上船也就行了。

突厥人虽然不熟水性,但是好歹也知道碇石这玩意儿的使用方法,所以看到隋军船只纷纷减速、不进则退、相撞混乱、抛下碇石,他们便形成了一个认识:这一支隋军船队已经暂时被逼得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机动力,因为如果隋人等箭雨稍稍过去之后便砍断碇石的绳索重新启动船只的话。当突厥游骑再次来骚扰射杀纤夫时,他们就没有再定住船身的手段了。到时候如果船只再被冲到下游,那可就会一大堆撞在一起。酿成大祸了。

既然如此,这支隋军船队暂时便没有了继续向前的威胁,突厥游骑兵也就没必要沿着河岸和隋军对射,白白付出更多伤亡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隋军的护航的骑兵和纤夫虽然没有什么远程战斗力,但是隋军的运粮船可都是高句丽多年血战后学精了的,对于萧铣当年在高句丽发明的用板屋船开舷窗放弩箭的把戏已经学得再精不过,突厥骑兵来骚扰岸上的纤夫辅兵的这段时间里,隋军船只上可是一刻不停地轮番用强弩对河两岸攒射,踏张弩的威力可比骑弓要强大太多,突厥骑兵只要被射到,非死即伤,刚才那一刻多钟的破袭战里头,突厥人可是付出了至少上千士卒被射落马下的代价,此刻战略目的达到了当然要略作后退,或者继续往敌军纵深包抄,离开汉人的主场了。

打个比方,因为这些下了碇石的战船已经在一段时间内彻底丧失了机动性,那么突厥骑兵只要远离它们,它们也没法追上来发挥战力,那么纵然隋军的弩船再犀利,也不过是一堆不长腿的马其诺防线罢了,突厥人就算打不过还可以绕过去。而下游的隋军后队船只还没有被骚扰到抛下碇石放弃机动性的程度,如果突厥人坚持在这里和隋军决战的话,后队的隋军船只随时可以加速冲上来合兵一处,那么突厥人分化隋军、摊薄隋军局部战场兵力劣势的计划也就没法实施了。

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弃了秦琼为主力构成的杨义臣军前部,继续沿着两翼往隋军纵深包抄。秦琼也不追赶,只是护着他分管的这一部分船队,就地结阵防守。当然突厥人也不会傻到一点监视秦琼的兵力都不留下,好歹也要留下万儿八千的骑兵盯着,免得突厥大队兵马离开这处战场之后,隋人铤而走险直接砍断碇石绳索抢时间靠近雁门城——虽然还有好几十里地头呢,就算是诈一个时间差,看上去也来不及让慢吞吞的运粮船赶出那么远的路,不过终究是小心无大错么。

隋军后军方向,虽然步兵的比例变得高了起来,但是结阵而战的情况下突厥人要想讨到好处去却也不易。杨义臣留在中军的直接统兵将领,乃是掌管骑军的卢龙郡守罗艺,与杨义臣如今在幽州的副将、右屯卫将军薛世雄。这两人都是老于战阵的宿将,对于如何防备骑兵夹击自然颇有研究。

罗艺的来历,相信人人都不陌生,就算不知道正史上的罗艺是什么鸟样,好歹还可以看看一水儿的演义上的描绘。薛世雄这将领大多数人不熟,只能略说几句,他原本在大业七年之前是右屯卫将军,而非“上大将军”,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卫的副将,但是杨广首征高句丽的时候,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战死了,此后两年这个薛世雄颇有战功,就慢慢升迁顶了他那个战死的正职主官的缺,后来高句丽战争结束后,就一直留在涿郡当杨义臣的副手(杨义臣此前剿匪期间的副手郭瑗被高士达杀了之后)。

薛世雄今年也有超过五十五岁的年纪了,他还有几个儿子颇为骁勇善战,其中最小的一个名叫薛万彻,今年不过二十来岁,在军中做个校尉。大儿子名叫薛万均,后世名声还没他弟弟大。

远的不扯,且说这薛世雄受命带领步军缓缓而进,却是在桑干河两岸摆出了当年宋武帝刘裕在黄河北岸大破北魏骑兵时用的却月阵。这却月阵的优势在于可以保持横向行军速度的同时,又可以有一定的侧翼战斗力,其核心精髓,则是阵中的弩车——当年刘裕北伐中原时,发明却月阵的那一战里头,就是用需要大锤敲击弓箭机括的重弩,配合没有箭羽的长矛直接用弹弓车发射出去,据说其威力可以穿透数名骑兵。杨义臣此次带兵远征,弄不到那么重型的器械,可是隋军有战船可以凭借,上头强弩和踏张弩也是不少的,只要步兵结好却月阵的“龟壳”部分,剩下的dps火力输出自然可以交给别人来做。

阿史那咄苾让薛延陀部等铁勒部落的骑兵扮演试探冲锋的炮灰角色,果然一通冲杀之后白白被射杀了不少,而丝毫没有找到杀进隋军密集阵中的法子,只好暂且停下攻势,从长计议。然而就在这时,前军监视秦琼的那一部分骑军派来斥候,向阿史那咄苾飞马通报了一个消息:

“三王子,大事不好了!前面那伙南蛮子骑兵护着的船队,全部砍断了碇石重新加速前进了,咱那点人马拦不住他们!”

“怎么可能?你们杀不过那个铁壳子的南蛮子骑将,好歹还不会冲上去射杀他们拉船的纤夫压制住他们么!”

“三王子,那些隋军粮船根本没有再用纤夫拉船,他们直接从船舱里拿出几个大木轮子,套在船舷两侧的杆子上,然后那些轮子便自己转起来了!根本不用纤夫拉都可以在桑干河里头前进!而且看速度不要三个时辰就能送到雁门城下!”(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